纳新红酒

2019纳新长城行 —— 保平堡

保平堡:明嘉靖二十五年(1546年)修筑,隆庆六年(1572)砖包。分守长城十里,边墩十八座,火路墩十一座。

保平堡城墙高3.6丈。筑有东门。东门高5米,宽3米,进深11米,砖券门洞,门有石额“镇云”。

嘉靖三十七年(1558),蒙古兵曾由此入犯。保平堡至杏园窑村一段,基本上是在平地上筑墙。由杏园窑村经红土沟村至李二口段,沿山脊筑墙。

保平堡和附近的桦门堡、平远堡、新平堡、瓦窑口堡,由于地处一道早期修筑的长城之外,统称为“墙外五堡”,五个堡垒相互策应相互依托,构成了第一道防线。

据明万历《三云筹俎考》记载时驻有“守备、坐堡把总各1员,有官兵314人,战马和骡子17匹,分守长城7里多,边墩18座,火路墩11座”。

当时,管辖边墩中有一个平虎墩,为极冲之地。嘉靖三十七年(1558年)北边蒙古游牧部落首领俺答汗从这里突破,进入天城卫进行抢掠。

据这个堡的老年人说,登阁一望,长城内外十里景象尽收眼底。堡虽不大,却有寺庙12处,龙王庙、奶奶庙、罗汉庙、佛殿、观音庙、城隍庙、真武庙,城门上建有关帝庙。

保平堡寺庙建筑于新中国后逐渐拆除。玉皇阁是“文化大革命”初拆除的。因为保平堡饮用水在堡东沟底1里许的河水(俗名东沙河),吃水困难,住户逐渐外迁,大多数迁到堡东南的大南沟居住,现在以地成名,叫大南沟村。1990年基本无人居住,荒废。

今天雾大,能见度三十米左右,堡内荒凉萧杀,雾团飘来忽去,你会感觉如何?雾太大,也就没有去附近的长城考察了。

山西阳高、天镇两县的明长城考察到现在告一段落,我会再来。

▲“镇云”石额

▲古堡内景

▲古堡内景

▲古堡内景